跳至主要内容

Day28 - 來聊聊前端面試流程

鐵人賽快結束了,倒數第三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遇過、或是朋友分享過的前端面試流程。
主要是想說說我覺得面試大概可以怎麼準備啦。
不過說實在的,我自己去面試的經驗也不到特別多,這篇就是純分享自己的看法。

Before 面試

理所當然,要能進面試,一定得先投履歷嘛。
所以一定得先準備一份夠亮眼、夠簡潔的履歷。

我剛出社會時,我的履歷是請我一位在當主管的表哥幫我 review 的。
它那時給我一個相當中肯的建議是「履歷盡量長話短說」。
我們人都有分享欲,巴不得把自己的豐功偉業洋洋灑灑地寫出來給面試官看。
但很抱歉,現實很殘酷,履歷出現在 HR 手上,他可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會掃過你的履歷,畢竟他不可能只有一份履歷要看。
那這時你覺得 HR 真的會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嗎?
所以如何把自己的豐功偉業濃縮成幾句話,是相當重要的!
網路上有很多在教怎麼寫履歷的,都無外乎幾個重點:

  1. 抓眼的簡介:以 104 來講,通常履歷最上方都有一段小簡介,那就是抓住 HR 或面試官眼球的第一步。如果用的不是 104,是自己做的履歷,也可以找地方塞一段這樣抓眼的 summary。
  2. 條列式書寫:會什麼技能、做過什麼專案,可以盡量用條列式寫出來。其實主要是條列式書寫的方式較有條理,寫的人會比較好整理、看得人也更能抓到重點。

然後有一項大家說要寫的項目,但我覺得以軟體業有點難做到的,就是工作經歷的「量化」。
很多文章都會教說寫工作經歷時都要寫像「優化 XXX 專案,提高網路效能 30%」,我還真的在 104 看過類似的履歷。
這時我就會很想問:你怎麼量化的?
網路效能這玩意兒一般公司其實沒特殊情況不太會去測,那個標準哪裡來?
如果說是自己本地測,那我也只能笑笑,本地測跟真實環境是有差距的。
這是一般前端工程師的痛點,因為我們的工作環境在開發端,以 Junior 來講,是基本不會碰到產品端乃至於營運端的數據的,要說量化我覺得是挺困難的。

還有一項是前端的履歷很愛在技能寫會 HTML、CSS、Javascript。
Hmmm... 如果是剛轉職的人,我覺得是可以寫啦,但如果有一定經驗了,我覺得寫這東西很多餘。
哪個前端不會 HTML、CSS、Javascript?

技能的佐證一般最推薦伴隨著 side project 一同出現。
因為有實際的作品,對於面試官來說就是你技能最有利的佐證。
而 side project 要做甚麼?
如果是有去轉職班的,一般會有畢業大作,而且通常是前後端協作。
請妥善利用這機會好好規劃一下你們的開發流程、打算怎麼管理專案、使用工具... 等。
因為這都可能是讓面試官眼睛一亮的點,然後再藉由這些點來問你問題。

如果是自己額外做的 side project,以剛轉職或 Junior 來說,以前會嘗試刻些比較經典的網站。
比如仿照 Facebook 的社交網站、含基本 CRUD 的購物網站。
不要再做 TODO List、Calculator、Weather App 這些東西了,這些頂多只能算是小作品,在 2025 年,尤其 Cursor 等 AI 的崛起,這些作品會越來越難讓人信服,當個練習然後隨口提一嘴倒還行。
對於一些有一些經驗的 Junior,假設你前公司的網站是 public 的話,直接拿來當作品是最佳的選擇,因為你很清楚自己做了什麼部分,而且這比自己做 side project 的規模更加龐大。
然後切記,如果你前公司沒公開,不要偷偷把 code 帶到履歷裡,先不論有沒有觸法,這本身會讓人懷疑這樣做的人的職業品德。

到了面試啦!

其實一般來說,面試之前還可能有個筆試或線上測驗的環節,但我放在面試一起說。
因為筆試有些公司會在正式邀約面試前先考,有些會是面試當下考,有些是兩者兼行。

一般來說通常筆試是獨立的,題目大概分兩類,一類是不限時間,准許你開書考的,但一般這類都會要求你要全對,畢竟,嗯,都開書考了。
第二類是限時,一般會有一個專門筆試的網址,點進去後就會開始倒計時,考試滿像在寫 leetcode 的。
筆試的題型大概有幾種:

  1. 切版題:很單純,就是給個 figma,照刻就對了。但刻的時候如果能自己稍微想一下如何提高 UI/UX,那絕對是大加分,比如說自己幫 button 做 hover 之類設計稿可能沒畫,但對網站來說是常見且有助於 UX 的互動。
  2. 理論題:這類題目通常會問一些基本的前端知識,也是本系列文嘗試涵蓋的內容。前面好幾篇文章都是我實際被問過,或是朋友被問過整理出的前端知識。
  3. coding 題:其實跟 leetcode 很像。可能會給個需求或情境,請你寫個 function 或資料操作之類。這就是硬技術了。然後我被考過 SQL,所以我建議前端還是多少會點 SQL,反正它不難。

通常筆試通過才會進面試,那面試的流程無外乎就是自介、問你 CV 上的問題,最後再留時間換你問公司問題。
部分公司會選擇在面試時安排上機考,也有考完筆試時在面試還是有上機考的。
遇到上機考通常很多人大腦會先短路一半,我當初上機考也是腦袋不靈光,畢竟上機考嘛,是個人都會緊張,而且還有時間壓力。
但即使如此,還是請你別緊張,先把盯著你的面試官當西瓜就好 XD
先好好釐清一下題目需求,然後構思好解題流程、再開始實做。
強調要先構思好解題流程,一方面是有助於理清思路,一方面是一旦你時間內真的寫不完,面試官可能可以就你中間那段時間寫的順序多少知道你的思路,如果這時候面試官有問、或是你主動說一下你的思路,邏輯正確的情況下,即使你時間內未完成,還是有機會過的。

然後稍微說一下自介,請至少準備 1 分鐘、3 分鐘的版本,有些人會說最好還要準備 5 分鐘的版本,但我自己是沒遇過 5 分鐘的啦。是說,5 分鐘的自介真的滿久的...
自介的方式就跟履歷的 summary 差不多,反正就是幾句話、短時間內讓面試官聽到重點,這時發揮得好是能誘導面試官詢問你 summary 中你想被問的點。
然後在問 CV 問題時,一定是就過往經歷、side project 問起,所以請務必對你過去的工作內容以及 side project 瞭若指掌。
有一個問題是很多人常被問的:「你為何 (想) 離開你前公司?」。
一位 Senior 當過面試官的朋友最近跟我分享,這類問題老實回答被資遣、公司大量裁員所以想跳槽都屬於安全答案,因為那一般屬於公司營運狀況。
但如果是說「我對貴公司 xxx 相當嚮往,想在貴公司獲得更多經驗」之類的話,就是在畫大餅,這種答案面試官聽多了會覺得你在唬爛。

其它面試問題五花八門,可以多 google 看看一般會問什麼,有些問題是各產業都會問的 general 問題。
然後請平常多準備一些英文,工程師平常是需要看一些英文文件的,所以有些面試也會考一下英文能力。
然後最重要的一點,我知道很難,我自己也很難做到,但面試盡量放寬心,越緊張真的越容易出錯。
緊張的情緒會讓大腦思緒卡殼,很多時候時常都是面試完複盤時懊惱自己剛剛怎麼沒那樣回答,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當下太緊張而想不到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緩解情緒的手段,但共通可以做的,就是做好面試的準備,可以的話,可以找朋友做模擬面試。
在現今 AI 這麼發達的年代,雖然我沒試過,但跟 GPT 模擬面試應該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,畢竟它都能教我英文會話了 XD